关注亿融微信

获取最新动态

亿融手机端

获取最新资讯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行业资讯
“碳”路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步履不停
来源: | 作者: 作者:马梅若 | 发布时间: 2023-09-25 | 182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时光倏忽,转眼已三年。在这场几乎全社会都被动员起来的系统性变革中,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绿色转型之路上的重要引擎。

  早在2016年,人民银行就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牵头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初步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和平稳有序转型。2017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准七省(区)十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效支持了地方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7.05万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8个百分点。

  在此过程中,金融的功能与效用是如何发挥的呢?

  首先,在支持“双碳”目标方面,金融可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资金流向哪里,市场资源就会配置到哪里,这是金融在支持绿色低碳方面最直观的作用。但是,绿色产业具有的外部性问题长期制约着资金的流向,低碳环保要求也常常被视为“额外的压力”。在这方面,绿色金融大有可为。例如,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引导和撬动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特别是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开展行业自律、实行绿色评价,可以让低碳转型有“数”可依,有例可循。

  其次,在支持“双碳”目标方面,金融可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风险管理是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体系除了需要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防范由于环境和气候因素带来的金融风险。经济学人智库(EIU)曾经估算,气候变化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带来43万亿美元的金融损失,约为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对此,人民银行已经要求主要商业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金融机构要认识和分析环境、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风险,并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来规避、管理这些风险,尤其是要通过转型金融的手段将目前的高碳资产逐步转变为低碳、零碳资产,从而更好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再次,在支持“双碳”目标方面,金融可发挥市场定价的功能。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行政命令,更需通过市场化发展手段实现真正的可持续。通过各类金融产品创新,能够激励市场主体降低零碳技术的各类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更重要的是,金融可与其他市场化机制充分结合起来。例如,在近两年起步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可提升市场流动性,排碳合理定价,进而激励其进一步向低碳发展转型。

  回首来路,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不仅有顶层设计的政策推动,更有各类相关主体的主动作为、深耕细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期待绿色金融在规模不断做大的同时进一步“做细”,精准识“绿”、耐心护“绿”,用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为绿色转型提供强劲动力,努力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共生共荣。


责任编辑:杨喜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