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周一(12月18日)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后,人民银行本周内4天加码14天期逆回购。更早几天,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了1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量创年内新高。上述举措均旨在呵护年末流动性,助力市场资金面平稳。
除了量的方面的信号,最新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4个月保持平稳,也在市场意料之中。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四季度信贷新增景气度相对较好,当前市场情绪整体平稳,暂无调整政策利率的必要。
整体看,当前政策保持了较强定力,市场情绪以“稳”为主,并未出现大水漫灌。如何理解相对平稳的政策与数据呢?
应当看到,当前的“稳”是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前提下,更加着眼于提升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数据要从单纯规模视角转为多元化视角。
首先,从规模来看,单月信贷增速虽无明显高增,但整体力度不减,着力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全年来看,前11个月,贷款增长与去年全年相当,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然稳固。对比可知,1至11月,新增贷款达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11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为10.8%,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如果从广义货币(M2)和社融增速来看,整体处在与名义经济增速匹配并高一些的水平。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政策有“稳”的底气。
其次,当前的“稳”是在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等重点领域防风险进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取得的,已属难能可贵。现阶段,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相应房地产贷款需求趋降、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下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逐步偿还,加之低效存量信贷占用减少、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对贷款融资产生良性替代效应,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信贷数据“减”的部分,而这种“减”的背后实质是金融支持结构的优化。
再次,从支持效果看,不能只盯着增量,盘活低效存量贷款、提升信贷支持质效更为重要。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每年新增20万亿元左右。资金存量远大于每年的增量,并且存量贷款形成的企业资产、派生的货币资金,仍持续在经济循环中发挥作用。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虽然不会体现为贷款增量,但同样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具体来看,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减少一些被低效占用的存量信贷以及优化相应的金融服务,都能更好善用存量资源。
总之,对于金融支持力度,不能一味盯着规模的“同比多增”。衡量综合效果,不仅是看信贷的绝对增量,更要看在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看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近期,人民银行多次表态,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这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决心与定力,各方也宜以更综合、多元视角理解金融数据的变化,更多着眼于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质效的提升。